数字化档案系统建设,基于三网平台的数字化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利用业务体系建设,依据《数字档案馆系统评测办法》,从主机房、三网平台、业务系统、管理体系、利用通道、数字化加工、档案资源体量和管理等方面入手,打造可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的高效数字化档案系统;
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国家档案局积极跟踪国际上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动态,对国内数字档案馆的科研和建设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深圳数字档案馆一期工程应用系统的基本成型以及档案数字化加工生产线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超星数字图书馆已将“国家档案文献库”作为数字档案馆示范工程进行推广;2008年5月,中科院机关进行的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这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及档案界的积极实践下,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3.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建章立制,推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建设与业务系统相互衔接的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力争分别建成2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档案室,推动市县综合档案馆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数字档案馆。落实《福建省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开展福建省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工作,完成10家省级立档单位数字档案室创建。
2.智慧档案馆的构建基础是基于数字档案馆技术。相较于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更加直观地体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人性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特性。
全国数字档案系统具备为用户提供全程内审、建档、管理等功能。但每年,国内企业往往还要办理“数字档案发证”。其实,通过该方式,企业可以轻松地掌握国内的某些部门和职能,其职责如下:计算机、数据库、电子签名、人员管理系统、入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系统。而法律法规将数字档案放入档案袋,用于正常履行数据业务。
以往数字档案馆强调的是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然而基于数字化的完善基础,智慧档案馆拓展了档案信息的基础服务功能特性。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提出,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的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服务和利用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达到《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一个分布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系统,是由众多网络结点所组成的联合体,能够把不同地理位置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组织、整理,并通过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在数字档案馆的网状结构中,服务器是网络的结点,贮存着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并且对其进行管理;客户机则是网络的终端,能方便地存取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
Copyright © 2021-2022 中博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20